猝死的概念是什么?
猝死是人类的最严重的疾病。平时似乎健康的人,突然出现人难以意料而发生的非暴力性死亡现象,法医学上通称为猝死或急死,世界卫生组织将症状出现24小时以内死亡的,均规定为猝死。
猝死是由于体内某种潜在性疾病或机能障碍而引起的,属于因病变所导致的非暴力死亡,可发生于任何阶段的男女,但猝死者当中,以男性居多,高达70—80%。
病因
心肌梗死,在临床上是常见的猝死的原因,急性心肌梗死可以迅速出现休克,昏迷,以及猝死。
脑出血
高血压患者易脑出血,出血集聚在颅内,无法排除,压迫脑组织从而导致颅内压增高,而导致死亡的。
过敏
药物过敏,如,青霉素,普鲁卡因等,临床上最常见的就是青霉素过敏,会导致病人出现休克性死亡。
肺栓塞
肺栓塞是大多数人体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生脱落,脱落的栓子随血流堵塞在肺动脉及其分支上,造成病人肺循环障碍,由于肺动脉堵塞后,肺血管阻力增加和肺动脉压力增高,导致右心室向肺血管泵血困难,因而出现右心衰,血压下降或休克,甚至猝死。如,脂肪栓塞,空气栓塞,羊水栓塞等。
哮喘
哮喘病人在某些刺激物的侵袭下,突发呼吸道的强力收缩进而出现猝死。
急性坏死性胰腺炎。发生自体消化所导致。
毒品,某些药品过量。
葡萄球菌性爆发性紫癜。
猝死常见的诱发因素有哪些
1,用力排便
2,感染
3,情绪激动
4,酗酒
5,饱餐
猝死的临床特点
1,自然性的死亡
2,突然的
3,意想不到的
4,快速的
猝死的临床表现有哪些?
心音消失。
脉搏触不到,血压测不出。
昏迷。 呼吸断续,呈叹息样呼吸,随后停止。
瞳孔散大。
意识突然丧失,伴抽搐,称之为阿斯综合征,发作可自限,持续时间长可致死,数秒,1-2分钟可恢复。
突发性猝死的应急预案
1. 坚守岗位,加强巡视,及时发现病情变化,尽快采取抢救措施。
2.急救物品做到“四固定”班班清点,保证急用时可随时投入使用,急救物品不可以外借。
3.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流程,常用的急救仪器性能,使用方法,注意事项,仪器及时充电,如除颤仪,心2静脉电监监护仪。
4.当发现患者出现突发性猝死,应迅速做出准确判断,第一发现者不要离开,就地进行CPR抢救,请他人通知就近的医生。
5.当增援人员到达后,根据患者情况,配合医生采取各项抢救措施。
6.抢救中应注意心肺脑复苏,开静脉通道。
7.参与抢救的人员应互相密切配合,严格查对,及时做好记与安慰录,并认真做好与家属的沟通与安慰工作。
8.在抢救过程中医生下达口头医嘱需复述一遍,在抢救结束6小时内,据实准确记录抢救过程。
心脏猝死抢救应急预案
一、首先判断和证实患者发生心脏骤停,病人有突然的意识丧失、大动脉搏动消失、心音消失等即可确立诊断,不必等待心电图检查。
二、若为室颤造成心脏猝死,立即给予非同步心脏电除颤转复心律,若未转复窦性心律可反复非同步心脏电击除颤。
三、若非室颤造成心脏猝死,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、口对口人工呼吸、气管插管—呼吸机辅助呼吸等心肺复苏抢救措施。
四、及时建立静脉通道,应用抢救药物。
五、及时采取脑复苏,头部置冰袋或戴冰帽以保护脑组织,预防并发症。
六、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、意识和瞳孔变化。
七、适时告知患者家属病情变化。
八、做好有关抢救记录。
心脏猝死应急预案流程
 

|